Page 516 - 无锡年鉴2019
P. 516
2 0 1 9
快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高水 护红线校核工作,严格执行生态红线 互通。深化“一城两核”定位,加快环
平打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全年新增 保护措施。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全市 城河以内历史城区“双修”工作,持续
各类人才 7 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 0.7 单位 GDP 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任 推进棚户区改造,提升中山路黄金商
万人、高技能人才 1.35 万人。 务。加快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 圈影响力;启动太湖新城新一轮建设
(四)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进一步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 发展,组织实施太湖新城绿色可持续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生 多措并举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序推进 发展与国际合作、无锡国际会议中心
产装备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全市 园区循环化改造,组织实施节能与循 等项目。启动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
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 80% 以上,农业 环经济项目 80 个,新增国家级绿色工 划编制,加快地铁 3 号线、4 号线一期
机械化水平达到 90%。调整优化农业 厂 2 家。做好锡东、惠联垃圾焚烧电 工程建设,地铁 1 号线南延线年底开
生产结构,提高优质绿色农产品比重, 厂提标扩能工作,积极推进餐厨垃圾、 通试运营。
培育壮大“锡”字号农产品品牌。提 蓝藻藻泥、市政污泥、酸洗污泥等固废 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组
高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处置设施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运。 织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
区建设水平,农业园区面积比重达到 持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抓 划,加快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健全大
52%。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等反馈问 数据管理运营机制,深入推进城市数
加快发展“农业 + 互联网 + 快递”“农 题整改工作。加快转变沿太湖地区 据资源的全面共享和广泛运用。构建
业 + 旅游”等新业态。 发展模式,打造太湖生态保护圈;落实 智慧城市移动门户,汇集各类民生服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加快农村承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建设 务应用。加快 5G 商用网络建设和下
包地、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农村土地 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统筹山水 一代互联网的规模化部署,促进城市
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依法依规 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宜兴生态保 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
开展土地流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 护引领区建设。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 (七)着力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度改革,扎实推进集体经济股份制改 险工作水平,推动形成以排污许可证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
革。完善财政支农投农机制,推动农 为核心的环保监管体系。不断加强领 开展优美环境合格区建设,扎实推进
村金融制度改革,带动更多社会资本 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七大专项提升行动,更高水平建设智
参与乡村建设发展。 (六)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枢纽功能 慧城管项目,有效解决违法建设、“三
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村庄 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编制 乱”违法广告等一批城市管理热点难
规划全覆盖,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更新 完成苏南硕放机场总体规划和集疏运 点问题。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改造,新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25 个、美 体系规划,启动机场停机坪、新货站扩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达到 75%。
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 8 个。强化“四 建,持续增加国际客货运航线,加快药 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进一步健全
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道路 品、生物制品、冰鲜水产品等进口指定 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强化防灾减灾救
58 公里、桥梁 31 座。开展农村人居环 口岸建设,争取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 灾能力,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
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 100 个美丽宜 770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 14 万吨。 加快新孟河、望虞河西岸控制和除险
居村庄,创建 100 个村庄环境长效管 加快南沿江铁路建设,做好盐泰锡常 加固工程、锡澄运河北排扩大工程等
理示范村。力争全面完成经济薄弱村 宜铁路前期工作。全力抓好苏锡常南 项目建设,整体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脱困转化任务。 部高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高新 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
(五)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空港物流园、西站物流枢纽等货运枢 系建设,启动实施“雪亮工程”二期和
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 纽发展水平。 “慧眼工程”,全面深化扫黑除恶专项
战。深化太湖流域工业污染、农业面 加快锡澄宜一体化发展。推进国 斗争。强化市场监督综合管理,守好
源污染、入湖河流等综合整治,推进太 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支持江阴打造 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湖生态清淤试点,推动太湖无锡水域 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宜兴打 深化基层治理创新。优化城乡社
水质持续改善,确保国省考断面优 III 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开 区治理体制机制,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
比例达到省下达目标。加大大气污染 工建设锡澄城际轨道 S1 线、宜马快速 机制,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
防治力度,确保 PM2.5 平均浓度持续 通道、宜兴丁蜀通用机场等项目,推进 步减轻村(社区)负担。做好新一届村
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持续上升。 锡宜城际轨道 S2 线、暨南大道西延等 (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村务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落实污染地块环 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锡澄、锡宜 公开和民主管理,完善“一核心四平台”
境管理联动机制,确保土壤安全利用。 协同区规划,鼓励和引导重大产业项 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三级信访工作联
继续深入推进“绿刃”环保专项行动, 目向江阴南部、宜兴东北部等重点协 席会议体系,增强矛盾化解和源头预防
加大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力度,提高 作区转移落地。 能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社
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 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全 区矫正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开展 面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加强与苏州、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省生态保 常州的规划对接,推动基础设施互联 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实施积极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