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无锡年鉴2022
P. 131

市情概览



                                               南移,推动教育的繁荣和人才的蔚
                                               起,无锡成为江南人文的渊薮之地。
                        城市标识
                                              【百年工商城】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

                                               达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使得无锡
              【太湖佳绝处】 无锡位于烟波浩渺                 率先迈进工商文明的大门。明清时

               的太湖西北岸,太湖在此形成多个水                期,无锡在运河两岸形成全国著名的
               湾和曲折有致的精华水岸。山脚下、                米市、布市、丝市,并伴生大批钱庄。
               水岸边,则分布着鼋头渚、蠡园、唐                1895 年业勤纱厂的创办,开无锡民
               城、三国城、水浒城、宝界山森林公园               族工商业发展之先河,无锡成为近代
               等园林景观,造就无数美景。鼋头渚                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1937 年,
               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融太湖美景                无锡的产业工人数仅次于上海,工业                           无锡市徽
               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著名                 产值仅次于上海、广州,被誉为“小
               诗人郭沫若在游览太湖时欣然作诗,                上海”。1956 年,中国最早的社队企             太湖、古运河、二泉的写照,与三山造
               赞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业之一春雷造船厂在无锡诞生,乡镇                型相呼应。
                                               企业“异军突起”,开创著名的“苏南
              【运河绝版地】 京杭大运河在长江                 模式”,无锡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                【城市精神】 2004 年 9 月,市委常


               以南称江南运河,在无锡境内有 40               源地。“十三五”期间,无锡经济率                委会确定无锡的城市精神为:尚德、
               千米。无锡有民谣称:“先有古运河,               先实现转型发展。2021 年,地区生              务实、和谐、奋进。“尚德”典出孔子
               后有无锡城。”大运河的开凿,畅通                产总值超 1.4 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             赞誉泰伯的“至德名邦”,该牌坊立
               的南北漕运,给无锡带来无限繁荣                 总值排名全国第一。                       在无锡梅村,为吴文化的核心内容。
               和生机。运河两岸集中了无锡的米                                                 “尚德”“务实”反映无锡历史文化的

               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书码              【市花】 1983 年 2 月,市政府确定            优秀传统,“和谐”“奋进”反映无锡
               头,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亦分布于                 无锡市市花为梅花、杜鹃花。梅花                 人追求美好未来的精神状态。
               古运河之畔。其中南长古街、南下                 凌寒飘香,迎春报喜,喻有高洁品质                                (市档案史志馆)
               塘沿线长度约 1500 米,两岸建筑密             和 坚 贞 气 节。1912 年,荣 宗 敬、荣
               集,房屋错落,人家枕河,集寺、塔、               德生兄弟在无锡西郊建梅园,植梅
               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人文景观              数千株,成为江南赏梅胜地,誉满中                         经济发展
               于一体,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                外。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绝版地”。2014 年 6 月,中国大运河           花色艳丽,无锡有 300 余年栽培历
               跻身《世界遗产名录》,古运河无锡                史,锡惠公园内的杜鹃园是中国杜                 【古代】 无锡历史悠久,六七千年

               段和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也成为大                 鹃花的品种基地。                        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从事原
               运河乐章中最华美的乐段之一。                                                  始农业兼渔猎、采集,先民文化先后

                                              【市歌】 2002 年 11 月,市人大常委           属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
              【千年古吴都】 公元前 11 世纪的               会确定《太湖美》为无锡市市歌,并                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

               商朝末年,周太王的长子泰伯、次子                授予《太湖美》作词者任红举、作曲                商末泰伯奔吴,促进中原文化与江
               仲雍,为避让王位,南奔梅里(今无                者龙飞“无锡市荣誉市民”称号。《太               南文化的交流与结合,开创具有尚
               锡梅村),断发文身,建句吴国,中原               湖美》创作于 1978 年,讴歌太湖优             德务实、开拓创新精神的吴文化,无
               文明与江南土著文化发生了一次历                 美的自然风光和丰盛的物产,歌词朗                锡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泰
               史性邂逅,形成极具开放性和包容                 朗上口,曲调颇具江南韵味。                   伯至诸樊,前后 600 多年,无锡为吴
               性的吴文化,无锡也由此成为吴文                                                 国都邑所在地。春秋时期,吴王夫

               化的主要发祥地。泰伯庙和墓被国                【市 徽】 2008 年 4 月,市政府确定           差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打败楚国、越
               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玉飞凤”造型为城市徽标。市徽以                 国,并北伐齐国,一度称霸。夫差为
               护单位,阖闾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七                 玉飞凤为造型主体,与山水、市花共                了北伐,先是开挖江南河道,也就是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南                 同构成一个完整、圆满的文化符号。                江南运河的初始;后开挖邗沟,用于
               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中原世家                玉飞凤出土于鸿山越国墓葬遗址,是                沟通江淮。越王勾践灭吴,无锡属
               大族大批南迁,经济文化中心逐渐                 无锡的珍贵文化遗存。水纹是长江、                越;后越国又为楚所灭,无锡成为春


                                                                                                         3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