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无锡年鉴2022
P. 132
无锡年鉴
申君黄歇的封地。汉高祖五年(公 的重要发祥地。甲午战争后,杨宗濂、 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其间,无
元前 202 年),始置无锡县,并筑县 杨宗瀚兄弟创办业勤纱厂,荣宗敬、 锡县堰桥乡“一包三改”经验的总结
城。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荣德生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匡仲谋 推广,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集
大批山越人被迫迁居平地,北方人 创办亨吉利布厂,周舜卿开办裕昌丝 体经济为主的经营体制被誉为对中
口因战乱大量南迁,加之兴修水利, 厂,以棉纺织业、缫丝业、面粉加工业 国改革开放产生重大示范作用的“苏
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农村“鸡犬 为三大支柱的近代民族工商业如雨 南模式”。1990 年,全市乡镇工业企
之声,阡陌相属”。其时,商业贸易 后春笋般在无锡兴起,形成杨氏、荣 业总产值 247.55 亿元,占全市工业
开始形成,佛教、道教兴起,崇安寺、 氏、周氏、薛氏、唐蔡、唐程六大民族 总产值的 53.15%。在中国农村综合
惠山寺、南禅寺均属“南朝四百八十 资本集团。至 1937 年日军侵占无锡 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无锡县(锡
寺”。王羲之在城中舍宅建兴宁寺 前夕,无锡已拥有工厂 315 家,产业 山市)和郊区连年夺冠,分别被誉为
(宋代改称崇安寺),对无锡城市建 工人 6.3 万人,年产值 7726 万元。缫 “华夏第一县”和“神州第一郊”,江
设、商贸发展与文化传承带来重大 丝厂和缫丝车数量,分别占全省的 阴、宜兴两市名列全国百强县(市)
影响。中原士族的大批南下,也带 94% 和 95%,居全国城市首位。纱 前列。90 年代,乡镇工业企业全面
动了无锡文教的兴盛,民风由尚武 锭 24 万多枚,布机 3500 多台,分别 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形成
转为崇文。 占全省的 38% 和 92%。面粉工业无 华西、双良、红豆、海澜、远东等具有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唐中期 论是工厂数还是生产能力,均居全省 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和江阴市新桥
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的进一步 第一位。1937 年,无锡在全国 6 个主 镇、锡山市查桥镇等明星镇、特色镇,
南移,无锡人口滋生,农业和手工业、 要工业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 一批乡镇企业成功转制上市。1984
商业日趋繁荣,唐大历十二年(777 青岛、无锡)中,产业工人数占第二 年起,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
年)升为望县。宋代,无锡农业生产 位,工业产值居第三位,资本总额居 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无锡相
形成稻麦两熟制,“香粳”“红莲稻” 第五位,有“小上海”之美誉。民族工 应展开,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利用
等优质稻米成为朝廷贡品,运河中 商业的发达,造就了无锡独有的工商 外资项目和金额逐年增加,对外开放
“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宋时,无锡 文化,即尚德诚信、奋发进取、智慧灵 领域越来越广,外商投资规模越来越
始建县学,杨时创办龟山书院,无锡 动、开放务实。无锡的政治、文化、教 大,外商独资企业越来越多,一批国
教育的根基得以培植。宋室南渡,北 育、人才也以前所未有的靓丽之姿展 家级和省级重点开发园区脱颖而出。
方人口又一次南迁,无锡人口突破 10 现于历史舞台,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 1998 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
万人。元时,无锡城中建亿丰仓,成 发挥重要作用。抗战全面爆发后不 突破 1000 亿元,达到人均 24042 元。
为四邻地区的粮食储备中心与漕运 久,无锡沦陷,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 进入 21 世纪,无锡市委、市政府
中心。明清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 无锡城市和工商业遭受重大摧残。 提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
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 抗战胜利后,虽有所恢复,但随着国 展,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
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 民党政权挑起内战,加之贪腐横行, 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2015 年起,实
发展。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 无锡民族工商业处于困境之中。 施“产业强市”政策,发展数字经济、
治,形成大批良田。农业上由于精耕 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加快科技创新,
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成为全国 【当代】 1949 年 4 月 23 日,无锡解 推进生态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提高
“米仓一区”。清雍正、乾隆年间,无锡 放,市委、市政府在城市恢复生产建 民生幸福。2021 年,全市户籍人口
“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然 设,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无锡经济 515.25 万人,常住人口 747.95 万人。
麇集,浙东籴贩,靡不联樯”;纺纱织 社会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主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003.24 亿元,社
布成为无锡农村的主要副业,“机杼 义改造完成后,无锡对地方工业进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06.09 亿元,一
声遍村落”,全县有织布机四五万台, 行较大规模调整改组,发展和开辟新 般公共预算收入 1200.50 亿元,进出
年产土布 300 万疋以上,年交易土布 的工业门类,着重发展基础薄弱的机 口总值 1057.01 亿美元。高新技术
700 万~ 1000 万疋。随着手工业的 械、化工等工业,建成一批国有骨干 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闻名全 企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无 49.1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49
国的“四大码头”——米码头、布码 锡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 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7.2%,连续
头、丝码头、钱码头。 放,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3 9 年全省第一。全体居民人均可支
年,无锡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原苏州 配收入 63014 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
【近现代】 鸦片战争后,无锡主动汲 地区的江阴县、无锡县和原镇江地区 70483 元、农村常住居民 39623 元。
取上海的辐射,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 的宜兴县划归无锡市管辖,为无锡的 (市档案史志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