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无锡年鉴2020
P. 116
14 2 0 2 0
提高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 场提供一体化服务。培育外贸发展亮 规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无锡
23. 建设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依 点。加快无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文化展示区。深化长三角区域文化
托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 培育服务外包新增长点。高水平建设 遗产保护、“非遗”传承合作,支持惠
术,建设精细化、系统化、智慧化城市 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山古镇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
交通管理平台,完成城市交通规划、 26. 提高载体建设水平。加快提 加强文化会展节庆交流合作。参与
建设、管理数据模型及决策系统建 升开放载体建设水平,增强协同发展 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按照有
设。融入长三角地区联网售票一网 能级。推动开发区创新发展。聚焦产 关规定申报、举办中国(无锡)国际
通、公共交通一卡通,促进长三角综 业、科技的中高端领域,鼓励和支持省 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交易会、大运河文
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互通共享。全 级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争取 旅博览会、江南文脉论坛,持续办好
面运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实现 惠山经济开发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 上海国际艺术节无锡分会场系列文
市域内全过程监管、区域内实时数据 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鼓 化活动。加强体育领域互动合作。
交换。联合开展区域公路违法超限 励开发区与驻沪、驻宁外国商会、经贸 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建设完
信息共享和执法行动。 代表处对接,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 善健身康养、运动休闲基地。
24. 完善支撑性基础设施建设。 化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参 29.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
推进城乡区域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 与“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建设中 展。突出“水韵、工商、影视”等特色
提档升级,实现一体化规划建设。加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重 文化标识,打造一批区域闻名的江南
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家新 点,引导长三角区域内企业融入国际 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影视创意园
型智慧城市试点契机,加大 5G、互联 产业链分工体系,合力将西港特区打 区,扩大无锡文化区域影响力,促进文
网协议第六版(IPv6)等新一代信息 造成为长三角企业“走出去”集聚地。 化与经济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优化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高速泛在信 27. 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完善对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落实文化产业发
息网络,合力打造数字长三角。优化 外政策措施,营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 展政策意见,推动各类要素向优势领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配合开 境。深度对接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 域、优秀企业、优质项目集聚,形成一
展长三角数据中心布局规划研究,同 长三角区域内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 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规模文
步研究实施数据中心计算资源部署 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 化企业。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优
和区域信息枢纽港建设,参与长三角 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改革 化产业布局,着力扶持无锡国家数字
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优化 试点经验,协同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电影产业园、新吴创新创意产业园等
能源设施建设布局。融入长三角区 和管理体制高效化。融入区域大通关 重点园区发展,打造文化创业孵化基
域油气等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 一体化。推动实现物流和监管等信息 地和众创空间。举办无锡文化创意设
程,支持远景能源等新能源龙头企业 全流程采集,共同建立进出口商品全 计大赛、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
跨区域开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流程质量安全溯源管理机制,实现通 等赛事展会,放大平台联动效应。
等新兴领域投资建设。 关环节提效降费。融入区域市场一体 (七)创造民生幸福新生活,促
(五)开展协同开放新探索,促 化。协同建立健全外商企业投诉工作 进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进区域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机制,保障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 30. 推进教育发展交流。开展跨
25. 激发对外开放动能。持续扩 业合法权益。优化国际人才引进政策。 区域教育合作。鼓励优质中小学资
大开放领域。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 争取开展外国人永久居留、外国人到 源异地布局,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
和国外商投资法》,开展地方相关法规、 华工作许可、出入境便利服务、留学生 作机制,缩小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差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研究制定,落实 就业等政策试点,加强国际社区、国际 异,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
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 学校、国际医院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平。鼓励高等院校合作共建。开展
管理制度。鼓励跨国公司到无锡设立 提高国际人才综合服务水平。 跨区域共建教学、培训等分支机构以
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促进外贸 (六)共谋江南文化新发展,促 及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加快建设南京
提质增效。提高市场多元化水平,合作 进区域文旅体育互融共进 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启动建设东南大
开发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地区细分市 28. 推动文化体育交流合作。践 学无锡国际校区,支持南京信息工程
场,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弘扬优 大学滨江学院转设成为公办本科高
场。主动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辐 秀传统文化,传承江南文明。共同 校。加强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深化
射带动和溢出效应,加大先进技术、关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深入挖掘环城 校企合作机制,培育一批跨区域职业
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争创国家进口 古运河文化旅游资源,实施大运河文 教育集团,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
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为长三角区域市 化带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高质量 市,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