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无锡年鉴2020
P. 117
专 文 15
31. 共享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 协作,协同落实就业岗位信息共享和 的政策体系。实行区域一体化标准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鼓励支持 政策服务有机衔接。加强劳动保障监 体系。加入区域标准化联合组织,在
无锡市医疗机构与上海、南京等地高 察协作,共同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 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联防联治、生
端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建立专科医疗 名单”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推动劳 态补偿、基本公共服务、信息体系等
联盟,建设区域性专科医疗中心,在 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共同建立和落 领域,争取授权开展统一标准试点。
无锡开展重点医疗项目合作,推进上 实跨区域案件协调联动、业务交流、信 36. 协同推动要素市场建设。开
海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深化合作。推 息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区域户籍协同 展金融、土地、产权等资源要素领域合
动高层次医疗人才交流合作。支持 管理。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要求,适时 作,共同建立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大
医生跨地区多点执业,引进优秀医疗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完善户口不迁、 金融市场协作力度。依法合规发行各
卫生专家人才,提高城市医疗服务 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 类债券,参与建立统一的抵押质押制
水平。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作。 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 度,推进区域异地存储、信用担保等业
实行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 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开 务同城化。参与联合设立长三角一体
地就医门诊、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展民生档案跨区域查档服务。 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为涉及无锡的
试点。共同建立慢病防控多地合作 34. 协同推进社会治理。共同推 区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更强资金
机制,依托各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进地区立法执法。参与开展跨区域 支持。实施区域土地市场合作。建立
共享居民健康信息,实施应对突发公 立法研究,联合制定实施行为准则。 健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
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应急物资 推进社会共治,合力提升社会化、法 制和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机制争取授权
跨地区调配机制和重大灾害事件紧 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促进社会 开展土地整治机制政策创新试点。培
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 治理区域协同,参与共同建立长三角 育完善各类产权交易平台,参建长三
32. 共建区域养老服务体系。落 立法、执法协作机制,协同建设平安 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立完善利益
实区域内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完善无 长三角、法治长三角。协同完善公共 分享机制。探索建立与产业转移承接
锡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 安全体系。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 地之间利益分享机制,针对产业转移
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城 防控标准体系和规划体系,参与健全 重大项目研究制定土地、能耗、融资等
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水平,缩小区域 区域性重大灾害事故联防联控机制, 方面的支持政策。
差异、城乡差距。落实区域养老服务 实行防灾减灾一体化建设。深入开 37. 协同建设区域信用体系。依
协作协商机制。开展异地居住退休人 展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专项整治,有 托诚信长三角建设,加快区域信用信
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以及居民生存状 效防范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和有社 息共享应用,协同推进区域信用制
态比对工作,精简社会保险待遇资格 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共建 度建设,共同构建一体化信用监管机
认证流程,争取授权开展长期护理保 区域社会治理网络。共同健全公共 制。发挥信用示范城市引领作用,打
险异地结算和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 安全体系,扎实推进立体化、信息化 造诚信无锡品牌。参与建设长三角
试点。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统一管理。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支持信用服
推进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服务标 (八)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促 务机构跨地区合作,共同打造大数据
准和照护需求评估标准互认,对违反 进区域改革发展互促互动 资源池。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
有关规定的机构共同实施行业区域准 35. 协同优化营商环境。融入长 化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与国际领先的
入限制,共同促进养老产业健康有序 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则制度体系,加大 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协同推进区域
发展。合力开发养老服务人力资源。 区域内部协商协调力度。推动营商环 信用制度建设。参与制定三省一市
参与建立地区护理员水平评价制度, 境制度协同。参与建立区域优化营商 互认的红黑名单认定和退出标准及
实行护理员从业资格互认。 环境交流互动机制,复制推广江阴县 办法,探索共建区域统一的评价标准
33. 增强人力资源合作力度。共 级集成改革等区域内营商环境改革 体系。共建一体化信用监管机制。
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参与制 试点经验。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一 参与构建长三角地区信用奖惩联动
定相对统一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高 网通办”等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 机制,建立严重失信名单信息公示、
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 推动长三角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动态发布机制,在政务、环保、安全生
群体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推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围 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
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各 绕企业登记、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投 开展失信专项治理联合行动。
类就业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人 融资、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业、 (市发改委)
力资源有效流动与配置。促进区域内 财税分享、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
信息互联协动。加强区域内人力资源 信用体系等领域,参与制定区域统一 编辑 罗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