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无锡年鉴2022
P. 100
无锡年鉴
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行政 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要素
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新 体制改革,探索“区政合一”“一区多 市场运行和监管规则,促进商品和服
一代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推进全 园”新发展模式。深化预算管理制 务市场提质增效。优化公用事业和
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推动公 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推进税 公共服务领域价格调整协调机制,完
共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 收征管改革。发展壮大地方法人金 善重点民生商品应急价格调控机制。
业务共享开放,加强流程再造、业务 融企业,推动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争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维护良
重塑,加快实现“数据上云、服务下 创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城市,支持宜兴 好市场秩序。
沉”,打造“整体智治、高效运行”的 创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五)进一步发挥经济开放发展
现代数字政府。加快市和市(县)区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 优势,努力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取得
两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推进市 导向、国企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 突破,加快构筑全面开放新格局
域治理、城市运行管理三级指挥体系 多元化投融资主体格局,用好基础设 增强开放平台能级。推进开发
建设,构建“数字城市运行图”,形成 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国家绿 区制度创新,打造高质量、多元化、国
纵向贯通、覆盖各领域的城市运行智 色发展基金、城市更新基金等金融工 际性开放平台。加快中欧(无锡)生
能管理场景,增强城市治理的灵敏感 具,推进城市建设项目证券化、股权 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中日韩(江苏)产
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 化。“十四五”私募、并购基金注册 业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园区建设。提
构建城市数字化生态。制定无 规模达到 8000 亿元、管理规模达到 高口岸全天候通关保障水平,促进航
锡市数据条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 4000 亿元。机场、港口等特殊行业引 空、水港口岸做大做强,打造具有国
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绿色数据中 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行业领域龙头 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海关特殊监管
心、高性能公共算力中心、公共服务算 骨干企业合作。探索大型文化体育 区域。加快综合保税区扩区工作。
法中心和智能化终端,打造“物联、数 场馆设施引入高水平公司代建代管、 支持临港经开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
联、智联”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探索 专业运作。 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建设。
建立数据要素交易流通体系,推动各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 促进金融业开放融合,引进国际高端
类数据融合应用。完善网络空间安全 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重 金融资源。
保障体系,建设城市大脑网络安全运 组调整,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 推动外资外贸提质增效。健全
管中心,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有资产监管体制,提高国有资本市场 外商投资“直通车”制度,引导外资在
(四)进一步发挥改革创新先发优 化专业化运作能力,在推进重大战 重点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领域扩大投
势,努力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取得 略、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 资,打造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支持
突破,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标杆引领作用,“十四五”市属国企 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全球布局和兼并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站在“企 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资产证券化率 重组,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融合
业侧”“群众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达 50% 以上。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 发展,培育一批国际化企业。实施外
深化“政府侧”改革,完善企业全生 济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促进中小微 贸高质量发展计划,培育外贸龙头企
命周期服务机制,建设市场化法治化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法规体 业,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探
国际化营商环境,使最优营商环境成 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 索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扎实开展集成
为无锡的核心竞争力。深化“放管服” 业家权益,争创新时代“两个健康” 电路等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保税模式
改革,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 先行区创建工作经验试点推广城市。 改革,推进长三角电子元器件分拨中
负面清单制度,做到法无禁止即可为, 企业家是最稀缺的资源,要像尊重科 心建设,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 + 监 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完善企业家服 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
管”模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 务体系,健全政企沟通服务机制,构 范城市建设,争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
行包容审慎监管。统筹推进“一件事” 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办好企业家 创新示范区。
改革行动、“一网通办”、公共资源“一 日、全球锡商大会等活动,大力弘扬 提高“走出去”水平。畅通国内
市一平台”交易、便民热线“一号通 企业家精神,浓厚尊重关心企业家的 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主动参与“一
接”和惠企政策机制改革,让政务服 社会氛围。 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推动柬埔寨西
务更便利。复制推广江阴县级集成 健全完善市场体系。深化要素 港特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更多“一
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跨行政区联动改 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省级自然 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
革试点。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 资源要素配置改革等各类试点,促进 率先建成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城市。
律所等中介组织作用,持续完善社会 生产要素从低端低效领域向优质高 实施对外友好交流“深耕计划”,拓展
信用体系。 效领域流动,营造平等准入、高效规 国际合作领域。加强“走出去”综合
4